一、引言:
过去两年,香港特別行政区行政长官带领现届政府在精准扶贫等为民政策已初见成效,惟在回应不断增加的社会需求下仍有进一步的完善空间。而且,基于香港正经歷经济转型期,加上人口老化等社会问题和后疫情时代的各种挑战,可能会影响政府于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惠民生添幸福」的愿景。
行政长官将于10月16日发表《2024年施政报告》,本会希望为政府持续就「惠民生添幸福」的议题「出谋献策」,经本会深入讨论后,在更生人士、儿童、多元族裔社群、精神復元人士及照顾者、社会企业、青年和社福界发展七个范畴提出意见。冀政府各部门,包括劳工及福利局、保安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医务卫生局、教育局等各局关注,並增加与社福机构的合作,更精准更善用资源地关注本港弱势社群的需要,落实执行各项惠及民生的政策,促进社会自在共融。
二、善导会的意见:
本会提出的12项建议胪列如下,敬希垂注:
更生人士范畴
1. 关注初次被捕长者的需求
- 近年,长者被捕的数字持续上升。我们关注到,在警方转介给我们的175名被捕长者的个案中,初次被捕或违法的比例高达75%;近65%的长者存在抑郁倾向,约50%有认知障碍,67%面临社交孤立的风险,近80%的长者在被捕前並未接触过社会服务。我们理解,违法者需要面对相应的司法程序和惩处。然而,年迈的长者同时面临身体机能下降、记忆力衰退和社交孤立等风险。
- 我们建议保安局应以更全面的后续支援方式,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在长者初次出现违法行为时,及早投入资源,为长者及其照顾者提供适当的后续支援,促进他们的社会康復,为长者创造有利社会条件,同时降低社会长远的成本。
2. 给予性违法人士及时支援
- 自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法改会)于2022年5月30日发表的《性罪行检讨中的判刑及相关事项》报告以来,针对性罪行的刑罚及性罪犯的治疗和自新服务,提出了重要建议。报告中强调了加强对性罪犯的支援服务,以促进其社会重返及减少重犯机会的重要性。
- 我们认同及早介入能有效促进性违法人士融入社会並减少重犯机会。然而,临床经验显示,性违法人士的重犯风险及社会成本相对较高。为了有效协助他们,除了传统的个人心理辅导外,我们在辅导过程中引入系统性的运动培训介入,以培养性违法人士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
- 我们建议保安局应及早转介性违法人士参加有实证为本的后续支援服务,並持续支持机构研发针对性且有效的服务模式。
3. 增设「更生人士朋辈」岗位
- 一般大众较易察觉「朋辈」对精神復元人士及其照顾者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对于「更生人士朋辈」在协助仍在犯罪边缘的个体所发挥的独特功能与成效却鲜有关注。
- 根据我们的研究调查,受访的更生人士表示,「更生人士朋辈」能为他们树立榜样和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同理心的关怀与支持,提升了他们减少重犯及戒毒的动机,促使他们更易融入社会。
- 因此,我们建议劳工及福利局设立「更生人士朋辈」岗位,以增强支持网络,为渴望改过自新的人士树立榜样。同时,我们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朋辈及更生人士的支援活动,以提升社区对更生人士的理解与支持,减少社会歧视及偏见。
儿童范畴
4. 重视儿童的需求与声音
- 当前的家庭服务主要以成人为主导,对于涉及刑事司法系统家庭中儿童的声音与视角却缺乏足够的重视。青少年服务及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多未有渠道接触这些家庭。根据国际研究显示,若父母涉及刑事行为,下一代重蹈覆辙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三倍,此情况值得我们深切关注。
- 因此,我们建议劳工及福利局应整合服务资源,改善现有服务的协调机制,设立专门的儿童支援服务。在逮捕及法庭过程中,应提供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支援,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前情况,並减少创伤的影响。同时,亦需加强对照顾者、家庭成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理解儿童的需求,为受影响的儿童提供适当的支援,从而切断跨代犯罪的无形循环。
5.在香港推动社交及情绪学习(SEL),促进学童的全面发展
- 社交及情绪学习于教育界推动多年,研究显示投入回报率高,可协助学生处理情绪及与人相处的情况,然而于本港未见系统性的实施及推广。本会于2020年8月起与救助儿童会开展社交及情绪学习的计划,以提高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建立亲密的亲子关係及大众对儿童情绪健康的关注。因计划的成功,本会于2023年8月与救助儿童会开展以小学生为对象之「童感同行- 社交及情绪学习计划」,透过十个月的课程教导小五学生社交情绪学习,将之融合在常规课堂中,让学生学习五大社交情绪技能,包括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社交技巧、社会觉察及负责任决策。本计划在本年8月及9月接受媒体报导,合作学校受访的小学生表示能够提升对自身及其他同学的情绪觉察,並能够主动关心情绪不稳的同学;另一受访的小学生学懂主动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所想,並与家人增加沟通,正面情绪也提升,增强情绪靭力,在比赛中面对紧张情绪也能作出合适调节。
- 整体来说,参与本计划的86%学生希望能继续参与社交情绪学习课堂,认为活动提升他们的快乐情绪、学习过程中经歷满足感、有意义及掌握新的知识,並学懂感恩及建立同理心。97%参与家长认为本计划有效提升家长社交情绪技能的认识。100%参与的家长更认同社交情绪技能的重要性,並愿意日常与子女沟通和互动时运用社交情绪技能。89%老师认为社交情绪技能的知识及技巧有助老师的工作,並认为可以把社交情绪技能融入小学现有课程或成为独立课程。
- 因此我们建议教育局将社交及情绪学习纳入学校课程,从幼儿园到中学阶段逐步深化。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和项目,帮助学生发展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在课堂中实施社交及情绪学习的能力。建立教师支持网络,分享经验和资源。开展家长工作坊,增强家长对社交及情绪学习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社交及情绪学习活动,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效应。
- 另外,亦可制定有效的评估工具,监测学生的社交及情绪发展。定期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调整和改进社交及情绪学习项目。同时,与社福机构合作,引入社区资源,丰富社交及情绪学习的活动。促进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共同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 政府亦应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开展社交及情绪学习相关活动。制定政策指引,确保社交及情绪学习在全港学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多元族裔社群范畴
6. 关注多元族裔吸毒及精神健康问题
- 儘管香港整体吸毒人数逐年减少,但多元族裔社群的吸毒比例却持续上升,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同时,我们的研究显示,这些社群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根据本会2024年的调查,近30%的受访多元族裔人士显示出高风险的精神健康问题,其中8%的人存在中度至重度的抑郁风险。此外,37%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该向何处寻求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超过40%的情绪受困扰的多元族裔青少年在接触本会之前,並未向任何人士透露自己的困扰,这反映出他们在寻求支持方面面临的挑战。
-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相关劳工及福利局考虑设立专门针对多元族裔的漤用精神药物者辅导中心,以应对该社群吸毒比例持续上升的问题,並针对性地提供支援和协助,帮助他们远离毒品。同时,我们也建议设立更多专门针对多元族裔社群的心理健康支援服务,例如谘询热缐和面对面辅导,这将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寻求帮助的障碍,促进整体社会的健康与福祉。
- 另外,我们建议增加对惩教院所内多元族裔人士的支援服务,例如到院所探访多元族裔社群,以减少刑满后重复犯罪的机会。
精神復元人士及照顾者范畴
7. 为精神復元人士及照顾者提供更多的支援
- 设立由劳工及福利局及医务卫生局带领卫生署、社会福利署、劳工处、房屋署等部门共同组成的跨部门协调小组,确保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无缝对接。结合医院管理局和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资源,确保精神復元人士在出院后能获得持续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同时,设立政策数据平台,建立涵盖精神健康资料的安全数据平台,便于跨部门追踪復元人士的復元进程,提升服务的精准度。
- 此外,我们建议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和媒体推动精神健康宣传活动,让市民更了解精神健康问题和復元过程,推动反污名化的社会宣传以减少偏见和歧视。如在公营媒体设立专栏或节目,分享精神復元人士的復元故事,让社会看到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亦可提升大众对他们的接纳。
- 僱主的支持与职业训练亦十分重要。我们建议对愿意聘请精神復元人士的企业提供税务减免和培训补助,並制定政策保障復元人士的劳动权益。推行职场心理支持服务,鼓励企业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心理健康培训,协助復元人士适应工作环境。与大专院校和其他职训机构合作,为精神復元人士提供免费或资助文凭或以上程度课程,帮助他们提升职场竞争力。
- 同时,劳工及福利局和社会服务机构亦可定期合作进行政策评估,根据精神復元人士的回馈优化服务,建立评估效果机制。政策亦可向市民公开相关政策实施成效,鼓励公众参与讨论,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信任度。通过医社协作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支持体系,帮助精神復元人士重建自我、融入社会。
- 劳工及福利局带领的社会福利署在2022年推出为期三年的精神復元人士过渡支援服务试验计划,以復元为导向及医社合作为本,为现时轮候中途宿舍或将要迁离中途宿舍人士提供支援,协助精神復元人士适应新的居住环境,建立稳定的生活,促进其復元过程。我们建议此计划进一步常规化並在全港推行,以支援这群生活上面对过渡适应的精神復元人士。
- 此外,面对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需按精神健康困扰的严重程度,並按其需求及支援程度等不同因素,透过「阶梯支援模式」(Stepped Care Model)提供适切的服务。我们建议香港在全面推行「阶梯支援模式」时,可采用标准化方法,建立统一评估系统,以让专业人员有效地评估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全方位需要,以有助专业人员提供合时、即时、持续及全面的支援,並需要时作出合适的转介。
- 政府近年大力推动照顾者支援工作,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照顾者由于担心社会标籤,相对较少发声,其承受的压力可能被忽略。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照顾者除了需要在日常支援被照顾者外,也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並面对自身的压力及情绪状况。因此,我们建议劳工及福利局继续投放资源于照顾者支援工作,以舒缓照顾者压力、增强其支援网络,並强化照顾者支援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知识及能力。
8. 增加宿舍的跨专业合作及培训资源
- 近年本港社会境况转变巨大,很多「未来技能」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中途宿舍舍友需要学习的生活技能越见繁多,「精神復元人士过渡支援服务试验计划」的初步实践亦显示,跨专业合作能提升中途宿舍服务的「质」与「量」。 我们建议为多年未有检讨专业人员组合的中途宿舍服务增加资源,如职业治疗师职位,协助识別及提升舍友的生活技能,加快舍友训练进程及重回社区,並进一步缩短精神復元人士轮候中途宿舍的时间。我们亦建议设立专为认知障碍症而设的宿舍,完善转院机制,甚至鼓励跨境养老的服务。
- 此外,培训人才对满足人手短缺的中途宿舍十分重要,例如培训保健员有关精神健康服务、精神科药物以及精神病的知识,以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
社会企业范畴
9. 帮助社会企业在香港更好地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 我们建议为社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及融资渠道,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低息贷款或补贴,支持社会企业的创立和运营。鼓励私人资本参与社会企业投资,提供税务优惠以吸引投资。並且提供专业培训课程,提升社会企业家的商业技能和社会影响力的评估能力。建立社会企业孵化器,提供指导和资源,帮助初创社企成长。
- 同时,制定政策支持社会企业进入公共采购市场,优先考虑社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举办社会企业博览会,提升公众对社会企业的认识和支持。此外,鼓励大企业与社会企业合作,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计划支持社会企业。促进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创新和社会影响力。
青年范畴
10. 培育青少年及增加向上流动的机会
- 现时持续进修基金需要先行埝支进修的费用,可能会减少贫困青少年进修的机会。如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能设立未来基金提供免息贷款让弱势青少年进修,能够为弱势社群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
社福界发展范畴
11. 吸引年轻人加入社福界
- 随着社会对社福的需求越来越多,社福界的人手短缺问题日趋严重,长远有机会会影响服务质素。我们建议劳工及福利局及社福机构为业界建立职业发展及晋升阶梯,吸引年轻人入行,让不同的社福界人才发展其专业。
12. 利用科技协助社福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我们建议引入科技配套革新院舍的传统形象,优化对舍友的服务。同时, 利用科技提升服务质素,与大学或相关机构合作,提供人工智能方面的工具,以增加工作效率。
三、总结
自1957 年以来,善导会一直提倡社会共融,並针对导致罪行发生的成因,给予更生人士引导及关爱,协助他们融入社会。时至今日,我们的服务更推展至社会中其他边缘群组。我们专业的团队致力透过更生同行、精神健康、职能发展、社区教育,多元共融及社区连系等不同范畴,提倡接纳共融的理念,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多元化服务及实际协助。
以上为本会对政府持续就「惠民生添幸福」落实方案时所提出的建议,冀各政府部门透过增加与社福机构的合作,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共建自在共融和「由治及兴」的社会。
善导会总幹事
李淑慧